1. 简介

HashMap 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 ,它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实现,是常用的 Java 集合之一,是非线程安全的。

HashMap 可以存储 null 的 key 和 value,但 null 作为键只能有一个,null 作为值可以有多个JDK1.8 之前 HashMap 由 数组+链表 组成的,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,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的(“拉链法”解决冲突)。 JDK1.8 以后的 HashMap 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,当链表长度大于等于阈值(默认为 8)(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,如果当前数组的长度小于 64,那么会选择先进行数组扩容,而不是转换为红黑树)时,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,以减少搜索时间。

HashMap 默认的初始化大小为 16。之后每次扩充,容量变为原来的 2 倍。并且, HashMap 总是使用 2 的幂作为哈希表的大小。

2. 源码分析

2.1 结构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// 默认初始容量,使用位运算设置为 2 的 4 次方(16)
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= 1 << 4;

// 最大容量,使用位运算设置为 2 的 30 次方
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= 1 << 30;

// 默认加载因子,用于确定何时进行哈希表的扩容操作
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= 0.75f;

// 链表转化为红黑树的阈值,即链表长度大于等于 8 时,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
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= 8;

// 红黑树转化为链表的阈值,即红黑树节点数量小于等于 6 时,将红黑树转化为链表
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= 6;

// 最小容量,当哈希表的容量小于此值时,不会进行红黑树的转化操作
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= 64;

/* ---------------- Fields -------------- */

// 哈希表数组,存储键值对的桶
transient Node<K, V>[] table;

// 哈希表中的键值对集合的视图
transient Set<Map.Entry<K, V>> entrySet;

// 哈希表中键值对的数量
transient int size;

// 对哈希表进行结构修改的次数,用于实现迭代器的快速失败机制
transient int modCount;

// 哈希表的阈值,当键值对数量超过阈值时,进行扩容
int threshold;

// 哈希表的加载因子
final float loadFactor;

2.2 巧用运算快速定位下标

小知识
  1. 按位与 (&):对应位置上的两个二进制位都为1时,结果位为1,否则为0。
    1
    2
    3
    int a = 5;  // 二进制: 0101
    int b = 3; // 二进制: 0011
    int result = a & b; // 结果: 0001 (1)
  2. 按位异或 (^):对应位置上的两个二进制位相异时,结果位为1,相同时为0。
    1
    2
    3
    int a = 5;  // 二进制: 0101
    int b = 3; // 二进制: 0011
    int result = a ^ b; // 结果: 0110 (6)
  3. 左移 (<<):将二进制位向左移动指定的位数,右侧用0填充。
    1
    2
    int a = 5;  // 二进制: 0101
    int result = a << 2; // 结果: 10100 (20)
  4. 右移 (>>):将二进制位向右移动指定的位数,左侧用符号位填充(对于正数,用0填充)。
    1
    2
    int a = 20;  // 二进制: 10100
    int result = a >> 2; // 结果: 0101 (5)
  5. 无符号右移 (>>>):将二进制位向右移动指定的位数,左侧用0填充。
    1
    2
    int a = -20;  // 二进制: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100(负数的补码表示)
    int result = a >>> 2; // 结果: 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1 (1073741827)
1
2
3
4
static final int hash(Object key) {
int h;
return (key == null) ? 0 : (h = key.hashCode()) ^ (h >>> 16);
}
1. 计算 hash 值 int hash = key.hashCode()

key的hashCode值

2. 异或上 hash 值无符号右移16 位。 hash = hash ^ (hash >>> 16)

可以省略吗?
(n-1)& hash 这个运算来说,实际参与计算的只有低位,高位意义不大。所以对低16位进行扰动能大大降低下标冲突的概率。让 高16位与低16位进行 ^ 运算(高位不变,低位变化),既满足要求又足够简单!

3. 位置计算公式 index = (n - 1) & hash ,其中 n 是容量

为什么要使用 & 运算符?
& :对应位置上的数都是1时,结果值才是1,&运算符保证了计算出的下标一定小于n-1

2.3 get方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public V get(Object key) {
Node<K,V> e;
return (e = getNode(hash(key), key)) == null ? null : e.value;
}

final Node<K,V> getNode(int hash, Object key) {
Node<K,V>[] tab; Node<K,V> first, e; int n; K k;
if ((tab = table) != null && (n = tab.length) > 0 &&
(first = tab[(n - 1) & hash]) != null) {
// 数组元素相等
if (first.hash == hash && // always check first node
((k = first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return first;
// 桶中不止一个节点
if ((e = first.next) != null) {
// 在树中get
if (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)
return ((TreeNode<K,V>)first).getTreeNode(hash, key);
// 在链表中get
do {
if (e.hash == hash &&
((k = e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return e;
} while ((e = e.next) != null);
}
}
return null;
}

2.4 put方法

HashMap put 过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public V put(K key, V value) {
return putVal(hash(key), key, value, false, true);
}

final V putVal(int hash, K key, V value, boolean onlyIfAbsent,
boolean evict) {
Node<K,V>[] tab; Node<K,V> p; int n, i;
// table未初始化或者长度为0,进行扩容
if ((tab = table) == null || (n = tab.length) == 0)
n = (tab = resize()).length;
// (n - 1) & hash 确定元素存放在哪个桶中,桶为空,新生成结点放入桶中(此时,这个结点是放在数组中)
if ((p = tab[i = (n - 1) & hash]) == null)
tab[i]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// 桶中已经存在元素(处理hash冲突)
else {
Node<K,V> e; K k;
//快速判断第一个节点table[i]的key是否与插入的key一样,若相同就直接使用插入的值p替换掉旧的值e。
if (p.hash == hash &&
((k = p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e = p;
// 判断插入的是否是红黑树节点
else if (p instanceof TreeNode)
// 放入树中
e = ((TreeNode<K,V>)p).putTreeVal(this, tab, hash, key, value);
// 不是红黑树节点则说明为链表结点
else {
// 在链表最末插入结点
for (int binCount = 0; ; ++binCount) {
// 到达链表的尾部
if ((e = p.next) == null) {
// 在尾部插入新结点
p.next = newNode(hash, key, value, null);
// 结点数量达到阈值(默认为 8 ),执行 treeifyBin 方法
// 这个方法会根据 HashMap 数组来决定是否转换为红黑树。
// 只有当数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 64 的情况下,才会执行转换红黑树操作,以减少搜索时间。否则,就是只是对数组扩容。
if (binCount >= TREEIFY_THRESHOLD - 1) // -1 for 1st
treeifyBin(tab, hash);
// 跳出循环
break;
}
// 判断链表中结点的key值与插入的元素的key值是否相等
if (e.hash == hash &&
((k = e.key) == key || (key != null && key.equals(k))))
// 相等,跳出循环
break;
// 用于遍历桶中的链表,与前面的e = p.next组合,可以遍历链表
p = e;
}
}
// 表示在桶中找到key值、hash值与插入元素相等的结点
if (e != null) {
// 记录e的value
V oldValue = e.value;
// onlyIfAbsent为false或者旧值为null
if (!onlyIfAbsent || oldValue == null)
//用新值替换旧值
e.value = value;
// 访问后回调
afterNodeAccess(e);
// 返回旧值
return oldValue;
}
}
// 结构性修改
++modCount;
// 实际大小大于阈值则扩容
if (++size > threshold)
resize();
// 插入后回调
afterNodeInsertion(evict);
return null;
}
  1. 计算 key 的 hash 值。
    • 计算方式是 (key == null) ? 0 : (h = key.hashCode()) ^ (h >>> 16);
  2. 检查当前数组是否为空,为空需要进行初始化,初始化容量是 16 ,负载因子默认 0.75。
  3. 计算 key 在数组中的坐标。
    计算方式:(容量 - 1) & hash.
    因为容量总是2的次方,所以-1的值的二进制总是全1。方便与 hash 值进行与运算。
  4. 如果计算出的坐标元素为空,创建节点加入,put 结束。
    如果当前数组容量大于负载因子设置的容量,进行扩容。
  5. 如果计算出的坐标元素有值。
    • 如果坐标上的元素值和要加入的值 key 完全一样,覆盖原有值。
    • 如果坐标上的元素是红黑树,把要加入的值和 key 加入到红黑树。
    • 如果坐标上的元素和要加入的元素不同(尾插法增加)。
      • 如果 next 节点为空,把要加入的值和 key 加入 next 节点。

      • 如果 next 节点不为空,循环查看 next 节点。
        如果发现有 next 节点的 key 和要加入的 key 一样,对应的值替换为新值。

      • 如果循环 next 节点查找超过8层还不为空,把这个位置元素转换为红黑树。

2.5 resize方法

  1. resize流程

    先计算 新的hash表容量和新的容量阀值,然后初始化一个新的hash表,将旧的键值对重新映射在新的hash表里。如果在旧的hash表里涉及到红黑树,那么在映射到新的hash表中还涉及到红黑树的拆分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18
    19
    20
    21
    22
    23
    24
    25
    26
    27
    28
    29
    30
    31
    32
    33
    34
    35
    36
    37
    38
    39
    40
    41
    42
    43
    44
    45
    46
    47
    48
    49
    50
    51
    52
    53
    54
    55
    56
    57
    58
    59
    60
    61
    62
    63
    64
    65
    66
    67
    68
    69
    70
    71
    72
    73
    74
    75
    76
    77
    78
    79
    80
    81
    final Node<K,V>[] resize() {
    Node<K,V>[] oldTab = table;
    int oldCap = (oldTab == null) ? 0 : oldTab.length;
    int oldThr = threshold;
    int newCap, newThr = 0;
    //code-1:扩容
    if (oldCap > 0) {
    if (oldCap >= MAXIMUM_CAPACITY) {
    threshold = Integer.MAX_VALUE;
    return oldTab;
    }
    else if ((newCap = oldCap << 1) < MAXIMUM_CAPACITY &&
    oldCap >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
    newThr = oldThr << 1; // double threshold
    }
    //code-2:设置阈值
    else if (oldThr > 0) //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
    newCap = oldThr;
    else { //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
    newCap 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;
    newThr = (int)(DEFAULT_LOAD_FACTOR *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;
    }
    if (newThr == 0) {
    float ft = (float)newCap * loadFactor;
    newThr = (newCap < MAXIMUM_CAPACITY && ft < (float)MAXIMUM_CAPACITY ?
    (int)ft : Integer.MAX_VALUE);
    }
    threshold = newThr;
    @SuppressWarnings({"rawtypes","unchecked"})
    Node<K,V>[] newTab = (Node<K,V>[])new Node[newCap];
    table = newTab;
    //code-3:旧数据保存在新数组里面
    if (oldTab != null) {
    for (int j = 0; j < oldCap; ++j) {
    Node<K,V> e;
    if ((e = oldTab[j]) != null) {
    oldTab[j] = null;
    //只有一个节点,通过索引位置直接映射
    if (e.next == null)
    newTab[e.hash & (newCap - 1)] = e;
    //如果是红黑树,需要进行树拆分然后映射
    else if (e instanceof TreeNode)
    ((TreeNode<K,V>)e).split(this, newTab, j, oldCap);
    else {
    //如果是多个节点的链表,将原链表拆分为两个链表
    Node<K,V> loHead = null, loTail = null;
    Node<K,V> hiHead = null, hiTail = null;
    Node<K,V> next;
    do {
    next = e.next;
    if ((e.hash & oldCap) == 0) {
    if (loTail == null)
    loHead = e;
    else
    loTail.next = e;
    loTail = e;
    }
    else {
    if (hiTail == null)
    hiHead = e;
    else
    hiTail.next = e;
    hiTail = e;
    }
    } while ((e = next) != null);
    //链表1存于原索引
    if (loTail != null) {
    loTail.next = null;
    newTab[j] = loHead;
    }
    //链表2存于原索引加上原hash桶长度的偏移量
    if (hiTail != null) {
    hiTail.next = null;
    newTab[j + oldCap] = hiHead;
    }
    }
    }
    }
    }
    return newTab;
    }

    如果超过了数组的最大容量,那么就直接将阈值设置为整数最大值,然后如果没有超过,那就扩容为原来的2倍。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//code-1:扩容
    if (oldCap > 0) {
    if (oldCap >= MAXIMUM_CAPACITY) {
    threshold = Integer.MAX_VALUE;
    return oldTab;
    }
    else if ((newCap = oldCap << 1) < MAXIMUM_CAPACITY &&
    oldCap >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
    newThr = oldThr << 1; // double threshold
    }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13
    14
    15
    16
    17
    //code-2:设置阈值
    else if (oldThr > 0) //阈值已经初始化了,就直接使用
    newCap = oldThr;
    else { // 没有初始化阈值那就初始化一个默认的容量和阈值
    newCap =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;
    newThr = (int)(DEFAULT_LOAD_FACTOR *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);
    }
    if (newThr == 0) {
    float ft = (float)newCap * loadFactor;
    newThr = (newCap < MAXIMUM_CAPACITY && ft < (float)MAXIMUM_CAPACITY ?
    (int)ft : Integer.MAX_VALUE);
    }
    //为当前的容量阈值赋值
    threshold = newThr;
    @SuppressWarnings({"rawtypes","unchecked"})
    Node<K,V>[] newTab = (Node<K,V>[])new Node[newCap];
    table = newTab;

    扩容后长度为原hash表的2倍,是把hash表分为两半,分为低位和高位,通过(e.hash & oldCap) == 0 来判断,把原链表的键值对, 一半放在低位,一半放在高位。
    举个例子:容量n = 16,二进制为10000,第5位为1,e.hash & oldCap 是否等于0就取决于e.hash第5 位是0还是1,这就相当于有50%的概率放在新hash表低位(位子不变),50%的概率放在新hash表高位(原始位子+原始容量)。

  2. resize时机

  • 第一次添加元素时,即当HashMap的数组为null或者数组的长度为0时;
  • 链表转红黑树、且数组容量小于64时;
  • 数组容量大于扩容阈值时;

3. 常见问题

3.1 底层数据结构是什么?

数组+链表

3.2 如何扩容?

3.3 如何解决哈希冲突?

拉链法

3.4 HashCode的作用?

总的来说,Java中的集合(Collection)有两类,一类是List,再有一类是Set。前者集合内的元素是有序的,元素可以重复;后者元素无序,但元素不可重复。

要想保证元素不重复,可两个元素是否重复应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?这就是Object.equals方法了。但是,如果每增加一个元素就检查一 次,那么当元素很多时,后添加到集合中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就非常多了。也就是说,如果集合中现在已经有1000个元素,那么第1001个元素加入集合时,它 就要调用1000次equals方法。这显然会大大降低效率。

于是,Java采用了哈希表的原理。哈希算法也称为散列算法,是将数据依特定算法直接指定到一个地址上。这样一来,当集合要添加新的元素时,先调用这个元素的hashCode方法,就一下子能定位到它应该放置的物理位置上。如果这个位置上没有元素,它就可以 直接存储在这个位置上,不用再进行任何比较了;如果这个位置上已经有元素了,就调用它的equals方法与新元素进行比较,相同的话就不存了;不相同,也就是发生了Hash key相同导致冲突的情况,那么就在这个Hash key的地方产生一个链表,将所有产生相同hashcode的对象放到这个单链表上去,串在一起。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冲突解决的问题(很少出现)。这样一来实际调用equals方法的次数就大大降低了,几乎只需要一两次。

所以,Java对于eqau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:
1、如果两个对象相等,那么它们的hashCode值一定要相等;
2、如果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等,它们并不一定相等(在同一个链表上)。
简单来讲 hashCode() 是用来查找用的,equals() 是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用的。

3.5 HashMap死循环问题

HashMap在多线程环境下,同时进行put操作,并且同时进行扩容时,链表上的元素顺序会反过来,会出现链表环,导致死循环。

注意:jdk8虽然改用了头插法避免了这个问题,但是在jdk8中 当某个桶中的元素数量很多时,HashMap 在将元素转化为红黑树之前,需要将桶中的元素进行扩容和重新散列,以减少冲突。但是,如果在扩容和重新散列期间,另一个线程对 HashMap 进行了修改操作(如插入或删除元素),就可能会导致两个线程之间的竞争,进而导致死循环的问题。


本站由 卡卡龙 使用 Stellar 1.29.1主题创建

本站访问量 次. 本文阅读量 次.